Thursday, March 15, 2007

Lecture 6: Cultural Identity/ Identities of Hong Kong

9 Mar, 2007


Cultural Identity/ Identities of Hong Kong

-Who are Hong Kong people? (香港人相)

--> Who are Hong Kong people? (在香港境內居住?在香港出世?有身份証/居港權? 有相同文化? 有相類似的生活習慣?行為模式?思想?價值?都對香港有歸屬感?有認同?)

--> Who are counted / represented as Hong Kong people? (1:99 電影行動 - 香港必勝- http://www.isd.gov.hk/chi/tvapi/movie5_c.html, 1:99 電影行動 - 2003春天...的回憶- http://www.isd.gov.hk/chi/tvapi/movie10_c.html )

*Being Hong Kong people <--> represented / recognized as Hong Kong people (e.g.居港權事件)

-Identity and Difference差異 (Race/ethnicity, Class, Gender)

--> Identity --> difference --> distinction區別

--> Why identity? Why difference/distinction區別?

--> Identity/difference/distinction --> Categorization

--> Why categorization? 人類為了其特定目的而根據某些較為凸顯的特徵所建構出來的文化/知識體系

-->aims?

-實用

-區別/ categorization一旦發生-->類別間的差異變得更加明顯,類別內的差異反而變少(或被認為不那麼重要) à 群體內凝聚力增強,排斥群體以外的群體 (1:99 電影行動 - 狂想曲 http://www.isd.gov.hk/chi/tvapi/movie1_c.html )

-類別間的關係﹕權力關係(控制、控制感) --> 定型、偏見

--> Other/ difference:

- differenc/文化研究煎釀三寶 (Race/ethnicity, Class, and Gender)

*Race/ethnicity

e.g. 台灣的CASE﹕日本人VS. 汉人/中國人(日據時期)--> 外省人VS. 本省人(49年後) --> 中國人VS. 台灣人(80年代後) (吳其諺﹕〈分類﹕差異和區別〉)

e.g.香港的CASE﹕中國人VS. 香港人-英國人VS中國人>香港人 --> 中國人VS.香港人(70年代後) --> 中國人VS.香港人(97後,但開始再國族?)

* Classe.g. 居港權事件,朗朗

* Gendere.g. 伏明霞

-Different race/ethnicity, class, and gender positions--> 不同區別/ categorization/ identity

e.g. ”香港歷史的實際開端是在1841年英國人到來的時候” (Endacott, A History of Hong Kong(1973))

e.g.香港核心價值2004 (http://www.hkcorevalues.net/ )

e.g.陳果﹕[榴槤飄飄A 6:40]

--> Multiple identity(in terms of space and time)/ Ever changing identity

--> Identity or identities?

--> multiple differences-->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complex identity

-->Cultural identity/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politics of cultural negotiation

-Between Identities: Case﹕馬傑偉-〈九七後香港冒升的國族身份〉

-->研究方法﹕1996(769)1997(302)1998(527)1999(533)2002(500)隨機樣本

*電話訪問﹕問卷

*問卷﹕()通過對22種普遍價值的評價,比較香港人對自己與大陸人形象之間的認知差距。19992002年加入有關現代民主價值的選項。()探查被訪者對媒體呈現的文化與國族符號(長城、解放軍、公安、國旗、人民大會堂、特區區旗等)的情緒反應 (自豪、親切、抗拒)

*2002年,有14位被邀進行深入訪談

-->Self/identity needs Other as its counterpart --> ever changing self/identity

-->大部分香港人都是早年來自大陸的移民或其後代,自6070年代香港人開始從心理上將自己與大陸人區分開來,香港人大陸人之間的認知差距成為了衡量本土文化身份的重要指標。

-->但不少研究指出,香港人一般具有文化認同的雙重性﹕既是香港人,又是中國人”(表一),但香港人對自己與大陸人形象之間的認知差距,仍然是香港人確認自我身份的重要標準。隨著97年後再國族,這認知差距及其內函有沒有/有啥改變?

-->問卷第1部分列出16(1999年及2002年為22)不同價值。同一項價值,受訪者被問及對各項價值描述分別與香港人大陸人之間的對應性之同意程度(1代表非常同意,2代表同意,3代中立,4代表不同意,5代表非常不同意à高於3 代表正面評價,低於3 代表負面評價)

*普遍而言,受訪者對香港人本土身份之評價傾向正面。相對而言,香港人對大陸人之評價則傾向負面,例如就自律、敢言、崇尚自由、西化等而言,大陸人都比較遜色。

*直到2002年,香港人仍然拥有相對清晰的本土身份,但香港人大陸人之間的身份距離正在縮小,二者認知差距的內函亦所有改變。

*問卷第1部分所列出的價值,可分為三個向度﹕()一般社群價值(有道德、友善、文明、謙虛、樂觀、自律、富同情心、具容忍力) – 表二; ()資本主義啇業社會價值(上進、易於适應環境、醒目、實際) – 表三; ()現代民主價值(敢言、西化、獨立思考、崇尚自由、思想開放、重視私隐、重視平等機會、重視言論自由、重視新聞自由、愛國)

*1996年,就一般社群價值而言,香港人對自己以及大陸人的評價雖然有差距,但不明顯。就資本主義啇業社會價值而言,二者差距則十分清楚,顯示受訪者認為就資本主義啇業社會價值是香港人性格的主軸。就現代民主價值而言,差距亦十分清楚,受訪者認為香港人一般比大陸人敢言、西化。

*2002年之前調查顯示香港人相信其與大陸人的差異主要源於資本主義啇業社會價值,但2002年之前調查發現,資本主義啇業社會價值的內地與香港差異正在縮小(或與中國經濟市場的發展和內地與香港經濟融合論述的被強調有關)

*1999年及2002年加入數項有關現代民主價值的新項目(因為在90年代香港去殖民化與再中國化的過程中,香港人對民主改革愈來愈關注?)。就2002年調查顯示,資本主義啇業社會價值的內地與香港差異雖然有縮小跡象,但建基於現代民主價值的內地與香港差異則相對顯著,這意味著經濟因素不再成為有效地區分內地與香港的指標,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民主價值的內地與香港差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